作为空中力量的倍增器杠杆股市配资平台,运油-20在正式对外公开之时,因其综合性能的前瞻性与设计成熟度,迅速成为海内外军事圈与航空工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放眼全球,真正具备自主研发、达到约200吨级空中加油能力的国家并不多,只有中国、美国与俄罗斯这三家,因此在现代空中力量体系中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运油-20的出现,被视为突破区域局限、提升跨洲作战能力的关键一步,受到各方的高度评价与持续关注。
在当代空战格局中,空中加油机的作用异常关键。它们像漂浮在战斗群之间的能源枢纽,能够显著扩展作战半径、延长机群的滞空时间。加油机的性能好坏,往往直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空军实力与作战灵活性的标尺。尽管某些力量可以容忍短板,但在现代战争中缺乏一款可靠的加油平台几乎等同于自设瓶颈。在运油-20尚未亮相时,我国主要依赖轰油-6的改进版本来实现远程受油需求,然而这类机型在性能与适配性方面已无法完全满足新一代双发大型机的作战需求。
展开剩余65%轰油-6的改型虽带来一定的提升,但其先天制约仍然明显。该型飞机最大起飞重量约75.8吨,搭载燃油量约37吨,空中可供油量约18.5吨,理论上可同时为两架飞机加油,且在一次任务中对4-6架歼-8这类单发中型机的覆盖能力曾一度提升战斗半径至1500至1800公里区间。随着歼-11、歼-16、歼-20等双发大型机型的列装,机身内油容不断增多,轰油-6在高载油态势下的效用逐渐下降。经过改进后的轰油-6最大起飞重量提升到约79吨,但扣除自身耗油后用于受油任务的燃料往往仍显不足,难以满足远程多机型连贯作战的需求。因此,为了支撑长期的远程战略空军建设,必须另外寻求解决方案,如通过引进二手伊尔-76作为过渡,最终再落地运油-20这一远程加油机。参考同类运输型飞机,最大起飞重量可达约200吨,载重约55吨;官方媒体曾披露其最大载油量超过100吨,这也印证了该系列机型在全球现役装备中处于一流水平。
以伊尔-78M的改装思路为参照,运油-20具备装载多支油罐的潜力,理论上最大载油量可达到113吨。扣除自耗及任务备用油后,实际用于空中加油的燃油量接近75吨,基本相当于轰油-6在满载状态下的全重,足以满足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强度加油需求。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数据多源于改型前的评估。当前,运油-20家族已经公开推出搭载涡扇-20发动机的运-20B版本,若以此为基础对运油-20进行升级改造,最大起飞重量理论上可提升至约220吨,最大载油量也有望达到122吨,单次加油量甚至可能突破90吨以上。
若换发版本的运油-20得到广泛装备与应用,则将对歼-16、歼-35乃至歼-20等多型重型机的协同作战能力产生显著提升。理论上,一台加油机在一次飞行中即可为6到8架双发重型机执行空中补给,显著缩短编队之间的补给链路,提升在第一岛链内争取制空权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同時,它也能为轰-6等机型提供持续的油料补充,使作战半径向前推移至1500公里以上,甚至将关岛等远距离目标纳入常态化打击的预期能力之内,从而增强区域内对手的威慑力与战术灵活性。
发布于:天津市鑫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