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海外市场炸裂的表现几乎刷屏,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本篇还是从内部环境来梳理下下周市场的一些情况专业配资实操盘,本篇将从三方面给大家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另外本文最后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记。
一,潜在的风险
有人担心周一市场会被上周五的海外股市拖累,我认为多余了,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和老美是反向操作,就是他们真的造假也不可能反噬我们,如果真的出现这一幕,那只能是市场中的大资金在使坏,其实A股一直以来是炒预期,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一直很依赖政策的原因,因为政策可以给到最大的预期。而随着中美谈判还将继续,7月会议落地,未来一段时间又将进入到政策真空期,这是现实,这就给市场带来了焦虑。
想一想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轮行情又行了?4月份开始的这轮行情,期间经历的波折不小,如果梳理下,你就知道行情的始末了,看下图: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出,虽然行情始于4月7日关税反制,伴随着关税反制,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伴随着第一次谈判结束,之后市场再无动力进行这个话题的演绎,一直到伊以冲突结束,市场开始突然上涨,当时的莫名其妙在几天后的中财委会议剑指「反内卷」,行情才是如火如荼的展开,而市场一直期待中美第三轮谈判能够有进一步政策出台,结果双方的缓兵之计打断了这个进程,市场又开始苟上了……
所以看得很清楚,当炒预期没有了指挥棒,那么剩下的就是市场自由发挥,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就是看杠杆资金的表现,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重点关注两融数据的变化,至少从上周四来看,并不理想,市场调整但是融资余额继续新高,换言之短期资金有点上头的味道,但是担保比例却下来了,毕竟涨了500余点。好的一面是距离历史高点还有距离,市场不至于真的很崩溃。
二,政策还会来吗?
如果你关心政策,那么首先要理解反内卷的本质,其本质是提振消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反内卷简单来说就是提振物价,提振物价就意味着大家有更多的收入,自然也就有更多的消费意愿。所以关键看不是反内卷,而是提振消费的措施有没有增量,有的话,市场迟早反映,这不周五的时候,国常会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这个政策在于银行开始从消费端支持提振消费,同时还不影响自己的收入,所以对银行,对消费都是利好,也可以看得出管理层不断在优化政策,包括国补继续发放实际都是提振消费,只是提振消费不如反内卷那么具象化,所以市场反响并不大,实际政策一直在推进。
而这进一步就是媒体的时代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眼下的自媒体时代,是典型的赢家通吃,所以才会有哑铃策略,这也就直接导致眼下的股民不赚钱,因为你踩不上风口,就是赚不到钱!
三,散户如何赚钱?
面对赢家通吃,还在研究基本面的诸位觉得还有意义吗?股市是一个特别讲信息差的地方,你没有渠道,没有资源,很多信息你都不清楚,没办法挖掘出什么好东西,更何况你挖掘出来都不见得有人看得上,难道靠你自己的微薄的资金把股价拉上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坐以待毙,相反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清楚机构是如何布局的,既然赢家通吃,当然是机构赚钱的机会更大。
有的看官会觉得说起来容易,机构大资金哪有这么好心给你看自己的选择,虽然机构行为和散户行为完全不一样,但并不意味着看不到,事实上由于机构大资金本身的行为具有连续性、规模性和重复性的特征,非常适合进行大数据分析,而通过大数据手段,将这些具有机构交易行为特征的数据记录和比对后,就可以得到相关的信息。4月7日之后,市场展开反弹,这一波持续到五月中旬的反弹,当时有4000多家个股跑赢指数的表现,但是依然有个股表现很拉胯,实际这背后就是机构大资金的选择不同:
和传统的走势图相比,这张图多了下面的橙色柱体,这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它提供了反映机构资金活跃度的数据:「机构库存」数据,如果一只股票中的「机构库存」数据越是活跃,说明机构资金参与的积极性越高,通过这两只股票可以看得很清楚,左侧的股票上涨过程中出现反复震荡,但是「机构库存」数据始终活跃,所以之后一路上涨,而右侧的股票,虽然4月7日之后也出现了反弹,但是「机构库存」数据几乎不活跃,说明机构资金响应寥寥,这时候再去坚持就没有任何意义。
事实上,每一轮行情表现好的个股,很多都是机构大资金提前埋伏的,但是多数人因为看不到「机构库存」数据,所以根本识别不出机构的选择,但实际是看的出的却不是这样,看下图:
这三只股票在涨停之前其实都是默默无闻,很难得到市场的关注,但实际机构资金早就开始潜伏,他们的股票即便再怎么有瑕疵,但架不住有资金在里面参与交易,但是想想你拼命挖掘的好股票,在你看来如获至宝,但实际在机构眼里可能一文不值,那你还有什么好挣扎的。
所以,牛市依旧,但你的选择更重要。
真相很残酷,但不知道真相会更残酷。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老概,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鑫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